BB贝博艾弗森近日,由定海路街道妇联牵头,街道社区儿童服务中心联合中国近现代新闻出版博物馆家+书屋,共同为辖区十余名青少年带来“丝网印刷里的老手艺”主题活动。本次活动融合传统工艺讲解、动手实践与数字体验,让孩子们在趣味互动中感受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。
![]()
活动伊始,家+书屋讲解员以“从古代夹缬到现代印刷”为脉络,图文并茂地介绍了丝网印刷的起源:“早在隋唐时期,我国劳动人民就使用‘夹缬’工艺——将织物夹在刻花木板间染色,形成对称图案,这正是丝网印刷的雏形。后来,这项技艺传入西方,经工业化改良,发展成为现代印刷业的重要门类。”孩子们听得入神,不时举手提问:“古代的丝网是用蚕丝做的吗?”“现在能印在衣服上吗?”讲解员一一作答,现场气氛活跃。
![]()
随后的动手制作环节将活动推向高潮。讲解员搬来丝网模板、环保颜料与空白帆布袋,演示“固定模板—均匀涂墨—刮板刮印”的完整流程。孩子们围在桌前,小心翼翼地捏着刮板来回刮动,确保颜料均匀覆盖。“看!我的帆布袋做好了!”当孩子们举起亲手印制的作品时,脸上洋溢着满满的成就感。
![]()
活动尾声,孩子们走进数字体验区,观看喷墨式印章机制作冰箱贴的过程。讲解员输入“小明+航天飞船”图案,机器迅速打印出个性化冰箱贴,他的话引发孩子们展开思考:“传统丝网印刷承载着手工的温度,而现代技术则提升了效率,二者结合才能让老手艺真正‘活’起来。”
本次活动将非遗知识、动手体验与数字科技结合,不仅让孩子们掌握了丝网印刷的历史与技艺,更传递出“传统与现代共生”的理念。
定海路街道社区儿童服务中心社工表示,未来将持续推出“非遗+体验”系列活动,引导更多孩子在实践中接触传统工艺,感知新闻与文化的联系,激发对传统文化的深厚兴趣。
文字|成佳佳
图片 |成佳佳
编辑|查艺宁
*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杨浦官方微信